生活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国土部回应地价过热:大量投资性需求干扰了市场

【核心提示】国土部回应地价过热:供地数量与住房价格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房价过热的城市,往往是大量投资性需求尚未得到合理抑制,干扰了市场。”

国土部回应地价过热
国土部回应地价过热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提出,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针对当前一二线热点城市地价、房价过热的现象,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指出,供地数量与住房价格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他说,房价上涨缘于多个环节的综合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供应体系。“房价过热的城市,往往是大量投资性需求尚未得到合理抑制,干扰了市场。”

“据我们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和住房供应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庄少勤进一步指出,在投资性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的前提下,单纯增加土地供给并不能直接平抑住房价格。

庄少勤说,地方政府每年将土地供应计划上报国土部,国土部根据当地上一年度土地供应实际情况审批次年的用地指标。地方上出现用地指标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都要向国土部上报。他举例说,如果某城市上年度指标出现剩余,该城市在次年度并不能直接使用这些“剩余指标”,而需要先行向国土部申报,获得批准后方能使用。

据介绍,201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已下达,与去年相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略有下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指出,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及各地的库存和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指标进行了相应压减或者增加。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供地结构进一步优化。“供应结构方面,住宅用地供应量占比、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占比均明显提升,达到近两年最高值。”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说。

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增加明显,一线城市增幅超过50%,三线城市微幅下降。赵松表示,“从20个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来看,住宅用地供应同比也出现大幅上涨,涨幅超过30%。总体而言,住宅用地供应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符合分类调控的指导思路”。

此前,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出台的调控政策规定,各地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相关新闻:

土地热“高烧不退”严防高地价灼伤调控预期

在不断加码的政策调控下,楼市成交量降温明显,但土地市场依然火热。据报道,截至4月25日,全国300个城市今年卖地收入达8589.66亿元,同比上涨51%,平均溢价率51%。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激增的土地收入并非主要出于推地数增加,而是由于地价上涨。

不少网民担忧,土地市场的火爆将会传导到终端,导致后续房价上涨压力加大。网民建议,要建立长效调控机制,维持土地市场与房价稳定,促进房产市场健康发展,严防高地价灼伤楼市调控预期。

房企拿地热情不减

有网民表示,在楼市严控政策之下,还出现加速卖地的现象,一则说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并没有减少,另一方面,卖地收入暴增与开发商的不差钱以及拿地热情高涨不无关系。网民“秦左”表示,土地市场与楼市之间存在互动效应,土地市场的最新动向必然会给楼市传导非理性信号。

网民“梁发芾”认为,土地出让金的暴增加剧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因为土地出让金要作为成本传导到房价,最终将影响一系列房价调控措施的效果,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

长效调控机制待建立

有网民表示,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平稳,亟须建立连贯的长效调控机制。

网民“马光远”表示,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稳定房价,要围绕居住要求建立房地产政策体系,改革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做法。

频频被抬高的地价预示着供需存在不平衡。网民“尹伯成”表示,要增加土地供给,在目前城市规划中适当增加土地供应以降低土地成本。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实行“一城一策”分类调控,把土地供应节奏和去库存形势直接挂钩。

还有网民表示,土地热高烧不退,根源还在于地方经济发展有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倾向,且对房地产过度投资行为约束不够。而房地产税开征将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使房子回归居住本质。因而,要加快通过房地产税等立法手段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