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10亿理财被骗 美的是如何跳入陷阱的呢?(2)
【数据】
美的4年投两千多亿买理财,获益37.85亿
自2013年起,美的每年都会花费大额资金来投入到理财产品。新京报记者根据美的集团年度报告统计发现,美的集团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间,累计买入2292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累计收益达37.85亿元。这占其过去四年累计归属净利润的8.75%。
2013年1月至12月,美的委托银行理财产品金额达521.67亿元,当期赎回金额425.4亿元,实现收益达2.5亿元。同时,美的还投资3022万元买期货、投资2亿元至远期外汇,当年分别产生损益-2亿元、15.6亿元。
2014年1月至12月,尝到甜头的美的开始追加投资,也改变投资策略将主要资金着重放到银行理财产品上,投资金额高达1166亿元,当年回收本金1029亿元后,实现的银行理财收益达9.5亿元。对2013年收益较高的外汇远期合约投资加大至8亿元,而对于2013年亏损的期货选择不再投资。不过,2014年美的所投资的外汇远期合约却产生亏损,损失达6.65亿元。
远期外汇和期货都让美的切实体会到风险,美的此后便只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
2015年1月至12月,美的买入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达240亿元,当期收回的本金为320亿元(含2014年部分未赎回金额),当期实现的投资理财收益达到了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亿元,这意味着仅投资理财收益就占公司净利润的10%。
2016年3月,美的再次宣布,计划在董事会决议后的1年时间里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50亿元自由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每笔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不超过2年,且上述资金额度可以滚动使用。
也正是在这次计划后,美的遭遇了媒体报道的“理财坑”。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2月,美的委托的理财产品金额有363.5亿元,实现收益12.7亿元。
然而“理财坑”后,美的依然没有减少理财投资额度,2017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使用合计不超过40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中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上述资金额度可滚动使用。
除了美的集团,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和其儿媳卢德艳共同控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美的物业,就在2016年累计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金额达11.4亿元,累计赎回9.8亿元,实现投资收益268万元。
【延展】
上半年830家公司投七千亿买理财
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钟爱投资品种。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6月29日,沪深两市中共有830家公司公布了进行委托理财的详细信息,合计购买理财产品7158.9亿元,有数据显示,这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2%。月均进行委托产品额度为1193.15亿元。
据了解,2017年已经买入理财产品额度最大的公司为中国神华,中国神华在今年1月4日宣布,分别购买了建设银行160亿元理财产品、工商银行170亿元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均为90天,年化收益率3.2%-3.35%。
而另一家累计理财次数最多的为飞科电器,公司在2017年后披露的购买理财情况中,交易量达71次,不过有一些是在2016年就开始购买,投资期限最短为7天。目前,飞科电器累计投资额度达35亿元。
那么,那么多公司热衷购买理财产品,那么收益到底怎样呢?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最短为7天至3年不等。西部矿业就在2016年投资了5380万元购买一款名为“银河明汇7号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时限长达1096天,也就是3年。
从收益上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一般在2%-10%之间,上述的830家公司中,有115家理财收益超过500万元。兆驰股份今年3月就宣布,在2015年投资2亿元购买的理财产品最终收益达4016万元,该产品预计年化达10%。
事实上,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也不等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云天化、纳斯达、宁波富邦资产负债率分别达92%、91.5%、91%,而公司披露的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分别为6.1亿元、9亿元、3000万元。(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