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4+7”药品带量采购最高降90%
看病难、买药贵是目前人们生活中最大的难题之一,生活不易,在正常的上下班中,大家的收入只可以维系生活而已,然而如果再生个病,生活就会更加艰难了。现在,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国家进行“4+7药品带量采购”,药品价格最高可以降90%,这就意味着,大家买药时可以少付出些成本。下面,一起来看看哪些药降价了。
12月7日,国务院召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启动部署会;同日,经过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的程序,经公证确认了拟中选结果,正式对外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这标志着此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最终,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成功率81%。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降价效果明显。原研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低25%以上,“专利悬崖”显现。
据了解,这场“4+7”的药品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其中恩替卡韦降价90%,恒瑞厄贝沙坦降价60%。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华海药业(600521)成为中标最多的企业。此外,京新药业、石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都有多个产品入围。而跨国药企仅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
A股医药股普遍下挫
由于价格降幅超出预期。12月6日,A股医药股普遍下挫。乐普医疗(300003)、贝达药业(300558)、普洛药业(000739)跌停。而中标最多的华海药业在下午一度触及涨停,后收于14.93元/股,涨幅为3.04%。
什么是“4+7带量采购”?
据人民日报报道,带量采购是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这种明确采购量的采购方法被称为带量采购,也是我国多年来药品采购一直争取达到的目标。
“带量采购”是指买方事先准确预测购买数量,双方根据预测数量协商成交价格,买方承诺购买数量并兑现承诺。“批量作价”则是指买卖双方事先商定不同购买数量对应的价格(阶梯定价),事后根据实际购买数量确定结算价格。
“带量采购”不仅有数量要求,还有时间限制,严格的带量采购不仅要求按时完成当期的采购,还要求不影响下期的采购,手机流量包曾经采用“月底清零”的作法,就属于这种严格的带量采购。
不难发现“带量采购”依赖准确预测采购数量,预测失准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反映的是“刚性的量价关系”,主要适用于由卖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而“批量作价”本质上是对大量购买的一种优惠,卖方承担更多责任,反映的是一种“弹性的量价关系”,主要适用于买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4+7”的含义
根据采购文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即4+7个城市)将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代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采购。
带量采购向全国推广的速度可能超预期
此次原研药参与降价较少,原研药将主要竞争医疗机构自主采购量,考虑到原研、仿制价差的进一步拉大,及医保控费的压力,以仿制药中标价为参照的医保支付价有望随后推出,以激励终端使用低价中标药品。“考虑到此次中标价与此前全国最低价之间的价差较大,我们预计带量采购向全国推广的速度可能超预期。
部分中标企业已开始采取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模式,大幅压缩中间费用,叠加用量增加,企业利润未必会大幅下降,新进入厂商借机拓展市场,原有市场份额较大企业受损。仿制药企业整体受损。总体来看,此次大幅降价引发了市场对仿制药利润占比较大,且在研管线较少的企业的担忧。”
带量采购优势明显
一是带量采购有确定的商品数量要求,买卖双方可以针对交易细节开展谈判。二是可减少药品购销过程中的灰色空间。三是有助于推动药品采购流程的完善。对于患者来说,带量采购的直观好处是,药价或因此得到降低。
药企会受到哪些影响
企业一旦中标,则可迅速吞下大量市场份额,中标所付出的代价是给出最低的价格。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龚波表示,由于承诺了采购数量,企业中标后不用再担心产品销售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
就短期影响来看,本次中标的企业,明年净利润会增厚,不仅市场份额提升,同时每只药品销售的利润贡献也将提升。反之,落标企业则业绩将会受影响。整体而言,带量采购导致药品降价,将压缩相关产业链上中游企业的利润,但对于单个公司,若在带量采购中争取到较大幅度的销售量提升,从而抵消降价的影响,则对公司巩固行业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4+7带量采购是医疗行业的重大变化,无论是对患者还是药企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患者可以用市场最低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药品,而药企之间的竞争机制被规范了,竞争更加透明。从专家的分析来看,带量采购目前对整个药房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因为涉及的药品还是多数属于医院临床处方药,这些处方药并不是很依赖药店销售渠道。但是,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依然是一种巨大的尝试。